建築與設計學群|高三衝刺關鍵期,用學習歷程搶佔頂大入場券
建築與設計學群的 3 大特色
特色一:跨領域整合的創造力養成
建築與設計學群打破科系藩籬,融合藝術美學、空間規劃與科技應用。從手繪草圖到 3D 建模,從材料科學到永續設計,培養解決真實問題的實戰能力。頂尖校系更重視學生如何將創意轉化為具社會價值的方案。
特色二:作品集就是你的成績單
70% 審查比重落在實作成果,教授透過作品集觀察學生的觀察力、邏輯脈絡與獨特觀點。光是「會畫圖」不夠,更要能用設計語言說出深度故事,這正是多數學生需要專業指導的關鍵。
特色三:未來產業的黃金入場券
隨著 AI 時代來臨,兼具美感與技術的設計人才成為科技巨頭爭搶對象。從元宇宙空間設計到智慧城市規劃,建築與設計學群畢業生起薪平均高出文組 40%,且職涯發展彈性極大。
這 3 類孩子最適合挑戰建築與設計學群
適合類型一:細節控與系統思考者
喜歡研究空間動線、對色彩材質敏感,甚至會不自覺分析招牌設計的孩子,天生具備設計師基因。我們曾協助擅長「用便利貼規劃房間佈局」的學生錄取台大建築系。
適合類型二:跨界創意實踐家
若孩子同時熱衷攝影、程式設計、社群內容創作,建築與設計學群能提供整合多元技能的舞台。近年頂大特別青睞「用設計思維改造社會議題」的案例,例如用 AR 技術重現歷史建築。
適合類型三:渴望創造影響力的夢想家
該學群絕非只教畫圖,而是培養用設計改變世界的領導者。從弱勢族群無障礙空間到偏鄉社區再造,教授最欣賞「能從使用者角度出發」的社會關懷案例。
建築與設計學群的 4 大熱門出路
出路一:智慧建築領航者
結合 IoT 與綠能科技的智慧建築規劃師年薪可達 150 萬,負責設計節能住宅、AI 物業管理系統。台灣十大建設公司皆開出「具備 BIM 建模能力」的優先錄取條件。
出路二:體驗經濟設計師
元宇宙浪潮帶動沉浸式空間設計師需求,為品牌打造線上線下整合體驗。知名電商開出月薪 8 萬招募「能設計虛擬展館」的新鮮人,年資 3 年即可破百萬。
出路三:永續城市推手
政府「2050 淨零建築」政策創造大量職缺,都市更新規劃師需具備碳足跡計算、再生材料應用等技能。公部門與跨國顧問公司皆提供優渥待遇搶才。
出路四:設計創業家
30% 畢業生選擇成立設計工作室,從文創商品開發到古蹟修復活化,用專業知識創造高附加價值服務。我們輔導的學生曾以「老屋桌遊設計」企劃獲得千萬級天使投資。
建築系申請的 3 個致勝訣竅
訣竅一:用作品說故事,不要堆砌成果
教授平均僅花 90 秒審閱每份作品集,關鍵在呈現「設計思考歷程」而非成品數量。我們會教孩子用「問題發現→原型測試→迭代優化」三幕劇結構,讓平凡作品瞬間升級。
訣竅二:打造記憶點標籤
與其追求全能人設,不如強化「辨識度最高的核心特質」。曾協助專攻「兒童遊具安全設計」的學生,透過 5 組幼兒園觀察紀錄,成功打造「下一代遊戲空間守護者」形象錄取成大工設。
訣竅三:提前對接大學資源
頂尖校系重視「預備度」與「可塑性」,我們會引導學生在學習歷程嵌入目標科系的特色課程。例如申請交大建築所時,加入參訪陽明交大 VR 實驗室的心得,展現積極度。
歡迎預約免費一對一諮詢
服務一、學測全套落點分析
我們從教授評分視角切入,替孩子進行學測成績與建築設計類科系的落點預估,並搭配大數據定位,為您精準篩選最適合的目標校系。讓孩子搶在第一時間卡位心儀科系,避開盲目投選。
服務二、學習歷程怎麼做才高分?
透過教授內部評分標準,一對一多輪深度修改,引導孩子於 3 週內將書面資料從 60~70 分提高到 90 分以上。關鍵在於聚焦個人特色與建築設計領域的專業亮點,展現孩子的觀察力與邏輯能力。
服務三:個人自傳履歷&專業輔導
從設計思維、空間感知到未來生涯規劃,我們提供全套履歷與自傳撰寫指導,並替孩子梳理學習歷程的重點與故事脈絡。結合實習、競賽經驗,量身打造最貼合建築設計學群的書面材料。
為什麼需要專業一對一輔導?
優勢一、省時省力,高效率提升
家長多半也清楚,學校老師要照顧全班,給的建議往往只能停留在基礎層面。若孩子缺乏深入修改、提煉亮點,檔案很難突破 60~70 分。專業顧問一對一指導,能在三週內衝到 90 分以上,既省時又能幫孩子擁有壓倒性的優勢。
優勢二、孩子更願意配合
經驗顯示,孩子往往更願意聽老師的建議,而非家長的嘮叨。當專業顧問拿出教授內部評分標準、一一分析作品的強弱處時,孩子也會認清現實,主動積極修正,甚至比家長自己勸說更有效。
優勢三:避免因為學習歷程而落榜
最後一哩路,在補習班花了很多時間、心力,準備學測考試努力這麼久,卻因為學習歷程而落榜,真的是非常可惜。最後半年的申請大學,由專業顧問陪同收尾,確保 100% 錄取心目中的理想大學。
歡迎填寫下方表單,立即預約專業升學顧問 免費1對1諮詢諮詢
